日前,北京大學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多家單位發布《數字生態指數2021》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全面刻畫我國各地數字生態現狀,以提供科學評估依據,助力國家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
《報告》由數字基礎、數字能力和數字應用構成數字生態理論框架,具體由總指數和23項分指數構成,涉及2020年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不包含港澳臺地區)以及300余個重點城市。
《數字生態指數2021》中發布的我國省級數字生態圖
中國的省級數字生態
《報告》總結了四型聯動的中國省級數字生態梯隊,包括全面領先型、趕超壯大型、發展成長型,以及蓄勢突破型,四個梯隊在指數得分上呈現均值遞減趨勢。
《報告》顯示,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屬于全面領先型。該組別已經基本實現省內小循環的理想數字生態,總指數位居國內前列,分指數也齊頭并進。山東、福建、天津、湖北、四川、安徽、重慶、河南、陜西、貴州屬于趕超壯大型。該梯隊省份已經構建了一定的數字生態基礎,但在部分維度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山東,數字基礎和數字能力都比較扎實,如果未來能夠成功推動數字應用發展,將有助于營造健全的省內數字生態。江西、廣西、河北、湖南、山西、海南、遼寧、吉林、黑龍江、云南屬于發展成長型。該類型省份普遍進入了數字生態發展的成長期。對現有生態做精準評估,因地制宜尋求突破,將有望逐步崛起。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屬于蓄勢突破型。雖然這些省份數字生態指數的均值在全國以下,但是往往都有表現相對突出的分指數維度。因此根據地方的稟賦結構因地制宜設計發展戰略和政策是實現突破的關鍵。
中國的城市級數字生態
中國的城市數字生態形成了中心城市優勢領跑、臨近城市穩步跟隨、周邊城市活力初現的發展格局。
據統計,中國城市級數字生態指數和3個一級指標(數字基礎、數字能力和數字應用)得分前十的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武漢、成都、重慶、南京、天津。這些城市的數字基礎、數字能力、數字應用形成了較好合力,沒有明顯短板,構建了較為健全的城市數字生態。
《數字生態指數2021》中的三型驅動的中國成熟數字生態發展模式
《報告》將中國的城市數字生態發展模式分為能力驅動、應用驅動、基礎驅動三種模式。目前全國僅有約1%的城市屬于能力驅動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屬于能力驅動型城市。這種類型的城市的數字能力指數位居全國前列,且各項一、二級指標無明顯短板,數字生態發展較為全面。
應用驅動型城市在數字產業、社會生活、數字政府等應用場景方面表現突出,以數字應用驅動數字生態發展。重慶就是典型的應用驅動型城市。天津、杭州、貴陽等城市屬于基礎驅動型,表現在數據資源及數字政策環境等指標得分較高,具有較強的政策驅動特征。以貴陽為例,其圍繞“中國數谷”建設目標,積極布局數字新基建,朝著建成國家大數據中心的方向奮力邁進。
數字生態的國際視野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數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不僅對國內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也正在成為影響世界政治、經濟、安全等多方位格局的重要因素。在研究國內數字生態的同時,進一步了解中國在全球數字化發展格局中的位置,對于更好把握和利用新發展機會具有重大戰略性意義。為此,指數工作組今年還研究了國際視野下的數字生態,與國內數字生態研究的最大不同在于增加了數字規制維度。數字規制,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針對數字化發展領域施加的各類具有保障性或約束性作用的法規或政策。它將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的數字生態發展模式。對于存在較大爭議的領域,應采取審慎監管的策略,給數字規制的建設預留改進空間。建議國家和地方政府要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要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將中國的數字生態融入到世界數字生態的大循環之中;要營造良好的數字生態,吸引優秀的國際性人才。
2021數字生態指數(總指數篇)
2021數字生態指數(分指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