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時期,我國將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腦科學、深空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為此,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聚焦十四五:中國七大科技前沿領域十四五發展全景前瞻》,對七大科技前沿領域十四五發展全景進行深度解析。
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前瞻
回顧“十三五”,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各頂級國際會議上的活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在自動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可解釋性方法、異構融合類腦計算等領域中都涌現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性成果。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將著重構建開源算法平臺、并在學習推理與決策、圖像圖形等重點領域進行創新。
報告顯示,“十三五”以來,我國人工智能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日益凸顯。截至2019年末,我國約有797家人工智能企業,占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總數的14.8%,數量僅次于美國;同時,據中國科學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公布的“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企業TOP20榜單”中,中國有7家企業上榜,且中國有5家企業排名榜單前十。
根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量子信息產業發展前瞻
“十三五”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量子信息領域的發展,三大領域的發展態勢總體向好。其中,量子通信的科研基本與國際同步,但量子計算的前沿研究等與歐美存在較大差距、量子測量的商業化和產業化仍有一定差距。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我國量子信息領域的科技攻關任務圍繞量子通信技術研發、量子測量技術突破和量子計算的產品研制。
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布局也表明了“十四五”量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方向。根據中國信通院公布的《量子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研究報告(2020年)》,在量子測量領域,以五大技術路線為發展主線,這五大技術包括基于冷原子相干疊加,基于核磁共振或順磁共振等。在量子計算領域,我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和華為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等方式成立量子實驗室,布局量子處理器硬件、量子計算云平臺等領域;而初創公司-本源量子,則在量子處理器硬件、開源軟件平臺和量子計算云服務等方面進行探索。在量子通信領域,國內企業紛紛布局,其中三大運營商一方面助力量子通信的應用落地,另一方面也不斷創新應用技術、提升通信等行業的安全標準。
目前,國家層面的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暫未出臺,參考中國信通院對量子信息領域的發展定位及應用前景,“十四五”期間,我國量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目標各有不同、各有側重。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前瞻
“十三五”以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快速增長,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8848億元,平均增長率達到20%,為同期全球產業增速的3倍。但同時,我國集成電路的進出口貿易逆差總體擴大,2020年達2334.4億美元。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將圍繞技術升級、工藝突破、產業發展和設備材料研發四個方面重點發展。
根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中提出的發展目標,至2015年,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500億元;至2020年,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截至2021年3月末,這兩項目標均已完成。展望203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企業進入國際第一梯隊,實現跨越發展。
另根據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其中針對集成電路產業的市場規模、產能規模等提出了具體的量化發展目標。
此外,全國各省市也圍繞集成電路產業的產業規模、龍頭企業數量等內容,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目標。
報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