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數字人民幣發展研究報告》圍繞5W1H模型中的六個疑問展開研究:從數字人民幣的定義、特性、宏觀布局入手,進行簡要的概念介紹,并淺析數字人民幣發展的驅動因素,對數字人民幣的發展現狀、各地試點落地情況進行梳理。以“WHO” “HOW”兩個疑問為重點,分析不同的行業參與主體在數字人民幣推廣過程中的角色、職責及數字人民幣可為其帶來的價值,探討數字人民幣在推廣普及過程中存在的痛點,為其未來發展趨勢提供洞察性觀點。
什么是數字人民幣?
基于廣義賬戶體系,立足于M0的數字化現金
數字人民幣(e-CNY):數字人民幣為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硬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支持可控匿名。
數字人民幣發展的驅動因素
世界多國加速試水央行數字貨幣:根據BIS對全球65家CBDC的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末積極從事CBDC工作的央行占比高達86%,約60%的央行正在進行概念驗證或實驗,我國與眾多發達國家相比走在前列。
穩定幣Libra的研發推進:將對其他國家法幣形成擠壓甚至替代,威脅他國央行貨幣和匯率政策的主導權。
國際清算體系權利不均衡:我國跨境支付系統難離SWIFT網絡,近年來一些國際事件反映出SWIFT在特殊情況下具有官方立場的事實,依托數字人民幣建立新的支付結算體系,或可成為應對美國霸權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抓手。
數字金融的發展:數字金融的發展能夠打破數據孤島,實現金融服務的降本增效,數字人民幣作為升級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既可基于賬戶轉移,也可基于價值轉移,對傳統現有賬戶體系形成有效補充。
數字人民幣的潛在價值及影響
政府:數字人民幣在普惠金融、市場監管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智能合約的合理運用可以使數字人民幣成為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此外,央行數字貨幣建立的“價值鏈”可以實現點對點交易,有望降本增效重塑跨境支付體系。
商業銀行:數字人民幣將直接成為商業銀行的流量入口,在彌補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短板的同時,鞏固對公業務基礎。同時,也將為商業銀行網點的傳統業務渠道帶來沖擊,并給銀行的數據安全系統帶來考驗。
第三方支付機構:數字人民幣將助力第三方支付機構在C端、B端拓展更多的用戶、商戶資源。數字人民幣還可能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服務費用帶來影響, 但具體的分潤比例要通過市場化機制來決定。
清算機構:數字人民幣支付即結算的特性將打破原有的清算邏輯,清算機構未來承擔的角色可能包括:為非指定運營機構提供數據接口服務,和銀行間跨系統數字人民幣交易的清算服務。
企業:數字人民幣與自動化的企業B2B支付平臺相結合將產生更大的效能;數字人民幣的推廣將在數字貨幣系統搭建、軟硬件系統升級、終端機具改造方面為核心技術企業帶來利好消息。
數字人民幣營銷推廣方式展望
支付方式:數字人民幣借力現有支付方式將節省商戶側的終端布設成本。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均參與數字人民幣的運營推廣,使其或可成為條碼互聯互通的突破口。同時,數字人民幣依托雙離線支付功能對現有終端機具的改造有望打通商戶端、用戶端硬件設備壁壘,喚新NFC支付市場活力。此外,數字人民幣在生物識別支付領域也具有想象空間。
營銷策略:數字人民幣在試點階段主要通過紅包補貼為拉新策略。未來數字人民幣的營銷推廣應充分調動政府和運營機構的商戶、用戶資源,打造數字人民幣的場景生態。同時,配合不同層次、針對性的營銷手段,實現精準補貼。
數字人民幣如何運行?
雙層運營體系:防止金融脫媒,維護央行中心化管理地位
數字人民幣采用雙層運營體系,由央行發行并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指定運營機構負責提供數字人民幣的兌換流通服務。發行層基于聯盟鏈技術構建統一分布式賬本,央行將交易數據上鏈,使運營機構可進行跨機構對賬、賬本集體維護、多點備份;流通層采用中心化架構,實現公眾直接持有央行債權,支持高并發支付場景,具有低延遲特性,所有跨機構交易均通過央行端進行價值轉移。雙層運營體系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考量:
1)中心化管理:鞏固央行在數字人民幣發行的中心化管理地位,為數字貨幣提供無差別的信用擔保,為數字人民幣的流通提供基礎支撐。
2)防止金融脫媒:避免央行直接面向C端,促進商業銀行發揮金融中介的作用。
3)避免基礎設施重復建設:充分利用商業銀行的服務體系和人才儲備,調動商業銀行積極性來參與數字人民幣發行、流通環節的研發推廣工作。
具體內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