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綠色和平與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計量檢測中心(廣州賽寶計量檢測中心)共同編寫了《中國數字基建的脫碳之路:數據中心與5G減碳潛力與挑戰(2020-2035)》,希望探討中國數字基礎設施的能耗和碳排放趨勢,提升政策制定者及行業對于節能減排挑戰的認知,以助力數字基礎設施行業盡早實現以100%可再生能源為目標的低碳轉型,為數字經濟整體邁向“碳中和”提供扎實的基礎。
2020年各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碳排放占比
后疫情時代,“數字化”和“綠色化”成為全球經濟復蘇的主旋律。隨著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如何實現“數字化”與“綠色化”相協同,讓數字技術與基礎設施最大化服務于中國的碳中和轉型亟需關注。
2020-2035年中國數據中心與5G能耗增長預測
一方面,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將促進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升級改造,減少能源與資源消耗,實現生產效率與碳效率的雙提升。另一方面,數字基礎設施的蓬勃發展將帶來能源需求與碳排放的增長。近年來,云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由單點應用向連續協同演進,形成新的數字產業體系。這些數字技術背后的數字基礎擴張迅速,能源需求與碳排放問題備受關注,減碳挑戰不容忽視,為持續擴張的數字基礎設施制定零碳發展路徑十分緊迫。
2020-2035年中國數據中心與5G碳排放增長預測
在技術創新視角下,數字技術發展將帶來顯著的減排效應。當數字技術與重點行業不斷滲透融合,數字技術可以有效促進經濟增長與碳排增長脫鉤,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技術進步本身帶來的能效提升,5G技術的單位數據傳輸能耗更低,并有助于降低智能手機、物聯網和其他終端設備的電池消耗,深度神經網絡通過學習可以促進數據中心節省大量能源消耗。
二是帶動產業鏈結構的優化,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對工業、能源、建筑、交通基礎設施和上下游體系的改造將大大強化產業鏈的協同增效,使各行業垂直領域的連接更加緊密、反應更加智能、整體更加高效,從而大幅減少物耗和能耗。
三是替代原有生產和消費方式,如高清視頻會議可以替代國際差旅以及出行需求,從而減少交通排放。
在數字經濟時代全面到來之際,面對數字基礎設施的能耗與碳排放挑戰,各國政府、信息通信行業以及頭部企業已經開始籌備應對措施。
應《巴黎協定》的要求,2020年歐盟委員會提出支持綠色化和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并將在2030年前實現數據中心和信息通信產業的“氣候中性”。
全球移動通信協會(GSMA)、國際電信聯盟(ITU)、全球電子可持續發展倡議組織(GeSI)和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于2020年發布了ICT行業基于科學的減排目標,具體為2020年至2030年期間,ICT行業需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45%。目前,代表全球30%移動連接的29家運營商集團已經承諾致力于實現該減排目標。
截至2021年1月,全球包括Google、Apple、Facebook在內的41家科技企業已率先設立100%可再生能源目標,其中約20%已經實現了100%可再生能源目標,另外約50%的企業將在2030年前實現。
在中國邁向碳中和的道路上,實現數字基礎設施行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為了使數字技術對于中國全社會各行業的減排效應發揮到最大,數字基礎設施行業應率先開始綠色化轉型,其自身的高耗能和高碳排問題需要被重視和思考,亟需避免高碳基礎設施投資帶來的鎖定效應以及巨額擱淺資產的風險,以實現發展和環境的共贏。為促進數字基礎設施產業向碳中和與100%可再生能源轉型,建議相關部門從四個方面著手:
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數字基礎設施的綠色低碳導向,出臺針對數字基礎設施產業的“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
完善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考核體系,將雙控目標與新建數據中心的審批政策掛鉤,將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作為考核指標之一。
進一步完善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場機制,促進產業與可再生能源的協同發展,擴大產業參與可再生能源市場化交易的范圍,并完善綠色電力證書機制。
健全促進數字基礎設施產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激勵機制,引導資本流向,并發揮公共資金對于綠色低碳數字基礎設施的撬動作用。
具體內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