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不但能“殺熟”還能“殺生” 仍需加強監管
數據安全已成為事關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6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數據安全法。作為數據領域的基礎性法律,該法在規范數據活動的同時,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對支持促進數據安全與發展的措施、推進政務數據開放利用等作出相應規定,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促進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大數據已經無處不在。一方面,大數據可以帶來便利,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與品質,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數據濫采濫用、數據泄露、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因此,如何既激勵推動大數據創新發展,又對其加以規制促進規范發展,一直是立法的重點問題。對此,一些業內人士建議,一方面要完善立法構建法治框架,明確法律紅線;另一方面要扎緊籬笆,強化各方監管,實現“數據向善”。
大數據不但能“殺熟”還能“殺生”
很多人或許不曾注意,大數據除了能“殺熟”,還會“殺生”。伴隨大數據應用領域的拓展,以往在健身、美容領域廣受詬病的預付款消費模式開始在大數據的加持下披上新的“外衣”,消費者開始面對升級版的消費陷阱。
北京的白女士(化名)去年畢業后進入一家律所。因工作需要,她一直想找外教提升一下自己的口語水平。在網絡上瀏覽了一些廣告后,她相中了某知名教育培訓公司的一款號稱專門針對職場白領的外教“一對一”英語口語在線課。該課程原價47880元,總課時420節(每次25分鐘),平均每節114元。客服人員在電話中告訴白女士,一次性購買課包可以打對折,最后的價格只需要23940元,平均算下來,每節課僅57元,且可以分期支付。
面對如此優惠的價格,白女士不禁動了心。出于職業習慣,白女士仔細看了看電子格式合同的條款,看完覺得有點兒不對勁兒。她發現培訓機構在電子格式合同中設置了兩個重要條款:一是下單后超過30天不能退費,二是課程超過820天未學完的就失效。
“兩萬多元的學費不低,而且課程還要在一定期限內用完,820天內完成420次課。我工作比較忙,經常加班出差,還真不一定能在有效期內把課上完?!彼记跋牒?,最終白女士放棄了報名。
“這種商業模式就屬于大數據‘殺生’。”據浙江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教授傅林放介紹,該商業模式在三個環節精心設局:一是課程產品設計,其課時量往往達數百次,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絕大部分消費者最終都完成不了;二是設定非常優惠的價格和付款條件吸引大量消費者;三是設計嚴重不利于消費者的電子合同,且盡可能不讓消費者事先注意到。
表面“自主”很有可能被“算計”
在信息時代,收集和利用大數據幾乎涉及所有的衣食住行各領域平臺。面對大數據帶來的“紅利”,商家基本都會“忍不住”出手,對消費者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由此也導致信息不對稱情況下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現象屢禁不止。
據了解,利用大數據“殺生”通常的做法是商家利用大數據對潛在消費者進行畫像,之后利用畫像特征精準誘導相應對象購買特定商品或服務。但實際上,這些商品、服務要么本身存在諸多陷阱,要么并非消費者真正需要的。不同于大數據“殺熟”往往易于識別,大數據“殺生”通常比較隱蔽,甚至可能是“無痛損害”。由于商家利用看不見摸不著的大數據揩消費者油的行為更具隱蔽性,消費者在權益受損時也更加不易察覺。
“從整體看,利用大數據‘殺生’看似合法正當,實則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很難指認其違法性,因此,這類侵權案件的處理難度也頗大?!备盗址耪J為,作為個體的消費者面對掌握著大數據和強大算法的經營者處于巨大的弱勢地位。因此,所謂的“消費自主決策”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被“算計”的結果,本質上并不是自主意志的結果。這種行為會對市場創新和大數據應用起到逆向激勵的效果,必須從制度上尋找應對的方案。
實現“數據向善”仍需加強監管
“利用大數據對消費者不管是‘殺熟’還是‘殺生’,都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同時也違反民法中的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如果顯失公平,那么依據民法典合同編的有關規定,屬于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敝袊嗣翊髮W法學院教授張新寶說。
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大數據以及基于大數據的算法都是中立的,關鍵是背后操縱之手。因此,大數據應用的規制、算法的治理等應當成為立法重點。值得關注的是,針對“大數據”殺熟的問題,相關規范陸續出臺。比如,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提出,在線旅游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權益。
此外,地方立法也開始向大數據“殺熟”等濫用大數據的行為亮劍。近日,《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征求意見稿)》經審議后在廣東省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網站上公開征求意見。其中,針對社會各界反映強烈的網絡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問題,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給予重罰,規定違法所得不超過1萬元的,5萬元起罰,情節嚴重的,可處5000萬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營業額5%以下罰款。
實現“數據向善”,離不開法律法規以及有效監管。一些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目前有關大數據使用、監管的法律規定仍較為籠統,除了需要進一步細化以便落實之外,還需繼續加快健全法律法規,及時彌補規則空白和管理漏洞。
“‘殺生’還是‘殺熟’,完全是由經營者的利益所決定的。”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程嘯指出,企業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的廣告推銷以及利用大數據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目的都是為了使商業利益最大化,在目前的民法典、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框架體系內,建議從法規、規章層面進一步加強監管,進行細化,從而更好地規范經營者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傅林放則建議先出臺部門規章規范網絡預付款消費經營活動,規定經營者通過互聯網開展預付款消費經營活動的,應當在消費者付款之前明確告知退款、使用期限等可能嚴重影響消費者權益的合同條款?!叭绱艘粊?,可以破除經營者絞盡腦汁的‘格式合同構陷’,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一定程度上解決大數據‘殺生’的問題?!?/p>
,
數據安全已成為事關國家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6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數據安全法。作為數據領域的基礎性法律,該法在規范數據活動的同時,堅持安全與發展并重,對支持促進數據安全與發展的措施、推進政務數據開放利用等作出相應規定,充分發揮數據的基礎資源作用和創新引擎作用,促進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大數據已經無處不在。一方面,大數據可以帶來便利,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與品質,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數據濫采濫用、數據泄露、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因此,如何既激勵推動大數據創新發展,又對其加以規制促進規范發展,一直是立法的重點問題。對此,一些業內人士建議,一方面要完善立法構建法治框架,明確法律紅線;另一方面要扎緊籬笆,強化各方監管,實現“數據向善”。
大數據不但能“殺熟”還能“殺生”
很多人或許不曾注意,大數據除了能“殺熟”,還會“殺生”。伴隨大數據應用領域的拓展,以往在健身、美容領域廣受詬病的預付款消費模式開始在大數據的加持下披上新的“外衣”,消費者開始面對升級版的消費陷阱。
北京的白女士(化名)去年畢業后進入一家律所。因工作需要,她一直想找外教提升一下自己的口語水平。在網絡上瀏覽了一些廣告后,她相中了某知名教育培訓公司的一款號稱專門針對職場白領的外教“一對一”英語口語在線課。該課程原價47880元,總課時420節(每次25分鐘),平均每節114元??头藛T在電話中告訴白女士,一次性購買課包可以打對折,最后的價格只需要23940元,平均算下來,每節課僅57元,且可以分期支付。
面對如此優惠的價格,白女士不禁動了心。出于職業習慣,白女士仔細看了看電子格式合同的條款,看完覺得有點兒不對勁兒。她發現培訓機構在電子格式合同中設置了兩個重要條款:一是下單后超過30天不能退費,二是課程超過820天未學完的就失效。
“兩萬多元的學費不低,而且課程還要在一定期限內用完,820天內完成420次課。我工作比較忙,經常加班出差,還真不一定能在有效期內把課上完?!彼记跋牒?,最終白女士放棄了報名。
“這種商業模式就屬于大數據‘殺生’?!睋憬幕吐糜窝芯吭航淌诟盗址沤榻B,該商業模式在三個環節精心設局:一是課程產品設計,其課時量往往達數百次,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絕大部分消費者最終都完成不了;二是設定非常優惠的價格和付款條件吸引大量消費者;三是設計嚴重不利于消費者的電子合同,且盡可能不讓消費者事先注意到。
表面“自主”很有可能被“算計”
在信息時代,收集和利用大數據幾乎涉及所有的衣食住行各領域平臺。面對大數據帶來的“紅利”,商家基本都會“忍不住”出手,對消費者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由此也導致信息不對稱情況下侵犯消費者權益的現象屢禁不止。
據了解,利用大數據“殺生”通常的做法是商家利用大數據對潛在消費者進行畫像,之后利用畫像特征精準誘導相應對象購買特定商品或服務。但實際上,這些商品、服務要么本身存在諸多陷阱,要么并非消費者真正需要的。不同于大數據“殺熟”往往易于識別,大數據“殺生”通常比較隱蔽,甚至可能是“無痛損害”。由于商家利用看不見摸不著的大數據揩消費者油的行為更具隱蔽性,消費者在權益受損時也更加不易察覺。
“從整體看,利用大數據‘殺生’看似合法正當,實則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很難指認其違法性,因此,這類侵權案件的處理難度也頗大?!备盗址耪J為,作為個體的消費者面對掌握著大數據和強大算法的經營者處于巨大的弱勢地位。因此,所謂的“消費自主決策”很大程度上可能是被“算計”的結果,本質上并不是自主意志的結果。這種行為會對市場創新和大數據應用起到逆向激勵的效果,必須從制度上尋找應對的方案。
實現“數據向善”仍需加強監管
“利用大數據對消費者不管是‘殺熟’還是‘殺生’,都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同時也違反民法中的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如果顯失公平,那么依據民法典合同編的有關規定,屬于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新寶說。
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大數據以及基于大數據的算法都是中立的,關鍵是背后操縱之手。因此,大數據應用的規制、算法的治理等應當成為立法重點。值得關注的是,針對“大數據”殺熟的問題,相關規范陸續出臺。比如,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在線旅游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提出,在線旅游經營者不得濫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權益。
此外,地方立法也開始向大數據“殺熟”等濫用大數據的行為亮劍。近日,《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征求意見稿)》經審議后在廣東省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網站上公開征求意見。其中,針對社會各界反映強烈的網絡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問題,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給予重罰,規定違法所得不超過1萬元的,5萬元起罰,情節嚴重的,可處5000萬元以下或者上一年度營業額5%以下罰款。
實現“數據向善”,離不開法律法規以及有效監管。一些業內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目前有關大數據使用、監管的法律規定仍較為籠統,除了需要進一步細化以便落實之外,還需繼續加快健全法律法規,及時彌補規則空白和管理漏洞。
“‘殺生’還是‘殺熟’,完全是由經營者的利益所決定的?!鼻迦A大學法學院教授程嘯指出,企業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的廣告推銷以及利用大數據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目的都是為了使商業利益最大化,在目前的民法典、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框架體系內,建議從法規、規章層面進一步加強監管,進行細化,從而更好地規范經營者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傅林放則建議先出臺部門規章規范網絡預付款消費經營活動,規定經營者通過互聯網開展預付款消費經營活動的,應當在消費者付款之前明確告知退款、使用期限等可能嚴重影響消費者權益的合同條款。“如此一來,可以破除經營者絞盡腦汁的‘格式合同構陷’,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一定程度上解決大數據‘殺生’的問題?!?/p>
-
能源大數據中心助力智慧能源[2020-12-21]
-
建設工業大數據中心體系,山東方案通過專家評審[2021-10-18]
-
【兩會提案】關于建立政務大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治理體系的提案[2021-03-08]
-
2022中國數據安全十大發展趨勢預測[2022-01-05]
-
四川:土地供應、電力接引、能耗指標等優先保障大數據發展[2022-04-01]
-
北京市消協發布互聯網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2022-03-14]
-
河南省能源大數據中心建成投運 首批發布9大應用成果[2021-01-13]
-
懸在滴滴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了[2021-07-06]
-
非法獲得大數據存在隱患[2021-03-08]
-
《安徽省大數據發展條例》將施行 實行大數據安全責任制[2021-03-30]
-
兩會專訪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將成為今后十年汽車產業的核心力量[2021-03-09]
-
湖北省發布大數據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2022-03-28]
-
能源大數據中心助力智慧能源[2020-12-21]
-
建設工業大數據中心體系,山東方案通過專家評審[2021-10-18]
-
【兩會提案】關于建立政務大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治理體系的提案[2021-03-08]
-
2022中國數據安全十大發展趨勢預測[2022-01-05]
-
四川:土地供應、電力接引、能耗指標等優先保障大數據發展[2022-04-01]
-
北京市消協發布互聯網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2022-03-14]
-
河南省能源大數據中心建成投運 首批發布9大應用成果[2021-01-13]
-
懸在滴滴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了[2021-07-06]
-
非法獲得大數據存在隱患[2021-03-08]
-
《安徽省大數據發展條例》將施行 實行大數據安全責任制[2021-03-30]
-
兩會專訪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將成為今后十年汽車產業的核心力量[2021-03-09]
-
湖北省發布大數據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202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