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中國數字化進程持續加快。貝恩最新研究表明,疫情加速了中國數字化進程,催生線上購物、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多場景的數字化應用誕生并且廣泛普及。伴隨數字化浪潮風起云涌,行業先行企業在中國呈現出哪些領先全球的亮點?這些亮點是如何做到的?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廣大企業應當采取哪些行動和舉措,從而把握中國數字化發展機遇,贏得長足發展?
日前,貝恩公司、阿里研究院和百度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數字經濟互聯網之中國特色平臺發展模式》。研究發現,行業先行企業之所以能迅速進行數字化轉型并打造領先于全球的亮點,與中國特色的平臺發展模式息息相關。
數字化浪潮中,行業先行企業在中國呈現出的“三大亮點”
研究顯示,數字經濟時代,眾多充滿活力的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呈現出“三大亮點”:“快”“準”“新”。
第一點是“快”。目前,數字經濟和消費行業深度融合,而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石油”,為企業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跑出“新速度”。
第二點是“準”。近年來,我國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強,企業如何針對不同客群提供客制化、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愈發關鍵。
第三點是“新”。對于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意味著一輪輪技術更迭,更要充分發揮技術的力量重構現有業務,進行產品創“新”、服務出“新”、業務革“新”,獲取新的增長點。
如何做到:中國特色平臺發展模式及其“四大特色”
研究發現,企業之所以能夠迅速完成數字化轉型并打造領先于全球的亮點,得益于充分借助并且發揮了中國特色的平臺發展模式。
特色一:高效的供需資源聚合
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高效的供需資源匹配是重中之重,聚合供應端資源并且高效匹配需求端資源,有助于提升整體運營能力,創造更多價值。
特色二:流動的數據價值
置身數字經濟時代,中國特色平臺以海量流動的用戶數據為基石,打通端到端數據接口,借助迭代的推薦技術,開發多場景應用數據工具,實現雙向流動的數據高效運用。
特色三:本土化創新驅動的技術賦能
在轉型和投資數字經濟時,中國特色平臺基于本土化的市場特性與需求進行技術創新,并將創新的技術成果以平臺的形式向外輸出賦能,以降低創新門檻。
特色四:全價值鏈的深度運營賦能
中國特色平臺超越了單純的技術輸出,而是深度參與企業運營的各環節,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并協助企業商業落地,提升運營效率。
背后動因:中國特色平臺發展模式背后的“四大原因”
經過一系列深入研究后,報告發現,在頗具中國特色的“四大原因”的協同作用之下,塑造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特色平臺商業模式。
原因一:政府
(積極推動新基建、供需側改革兩手抓)
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支持并主導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投資,推動數據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為“流動的數據價值”與“本土化創新驅動的技術賦能”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
原因二:消費者
(中國消費者數字化程度全球領先,且對數字使用態度較為包容)
在全球范圍內,中國互聯網用戶基數龐大,創造海量“流動的數據價值”,為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且隨著政府對于數據管理的規范性要求提升,消費者對于數據的分享和使用更加放心,為平臺“全價值鏈的深度運營賦能”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
原因三:企業
(供需兩端高度分散且技術與運營基礎薄弱,具備剛性需求)
面對強有力的政府支持以及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在外部商業環境向好的同時,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中國企業內部卻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如何攻克供需兩端高度分散、技術和運營基礎薄弱的難關,亟待尋求外部幫助。
原因四:平臺
(有能力亦有意愿)
中國的互聯網平臺具備規模優勢、技術先進、人才優質的特征,具備將服務基礎設施化的實力,為企業突破痛點,實現“技術運營雙賦能”提供了基礎保障能力。
具體內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