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新冠疫情下的積極信號,中國CIO突出重圍
2020是備受挑戰的一年,從全球來看,新冠疫情并沒有阻礙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加快了數字化轉型。Gartner也開展了《2020年全球首席信息官議程調查》,中國CIO在其中給出了令人鼓舞的反饋。
而且今年CIO在企業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更多的CIO開始直接向CEO匯報,而之前CIO更多是支撐、輔助企業業務。疫情期間CIO幫助企業通過遠程方式保證業務的正常運營、和客戶進行交互,體現出IT對企業的價值。調查顯示,中國87%的CIO向CEO或更高的領導匯報,向CFO、COO等匯報的比例都進一步減少。
數字化正在不斷成熟
Gartner將數字化分為初始和成熟兩個階段,初始階段為:已有數字化愿景、開始設計數字化解決方案、已交付數字化解決方案;成熟階段為:數字化正在拓展并推廣、數字化優化并收獲。今年中國數字化成熟度顯示,已交付數字化解決方案的企業最高達到32%,成熟階段分別為19%和29%,所以將近半數的中國企業認為自己已進入到數字化轉型的成熟階段。
今年全球的IT預算增加了2%,中國的IT預算增加了5.3%。Gartner研究副總裁陳勇(Owen Chen)認為,在GDP增速下降的當下,全球IT預算還能正增長,而且中國有5.3%的增長——是一個非常好的表現,證明IT的作用得到了認可。
Gartner研究副總裁陳勇
今年Gartner針對新冠疫情也進行了相關調查,劃分出恢復舊常態和進入新常態兩個階段。目前來看,19%的企業已恢復到舊常態;而進入新常態的企業分為三類——23%的企業計劃進入新常態、35%的企業正在實施新常態、13%的企業已實施完成。
中國企業對于2021年都表現出樂觀的態度,認為在銷售收入、員工生產力、利潤、長期生命力方面都會做得更好。陳勇表示,疫情對于企業并不是毀滅性的打擊,而是重新洗牌的過程,2019年中國企業對未來兩年的表現都表示不樂觀,而今年態度卻有所緩和。
疫情對于商業模式也帶來了一些改變,但沒有企業認為會造成顛覆性的改變,而是更多認為有一些改變。因為生產型的企業在生產端仍在生產,在交付和下單方面可能會使用數字化手段,所以在戰略方向上并沒有太大調整和變化。
中國特色的未來IT投資
“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IT投資也更需具有戰略性,而不是策略性?!标愑抡f,中國35%的企業增加了IT培訓,26%的企業增加了IT人員。
中國90%的企業增加了數字化渠道與客戶進行交互和交易,未來在自助服務、引入新產品等方面都會發力。消費者也有一些改變,90%的企業認為消費者需要更多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68%的企業認為疫情結束會產生新的客戶,52%的企業認為其產品和服務會有新的市場需求。
在未來IT投資方面,中國企業認為“游戲改變者”的技術第一名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達到43%,遠超占比29%的第二名商業智能和大數據,云計算則是第三、占比14%。陳勇表示,中國和全球的數字上有一些差異,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投資重點是吻合的,但是網絡安全在全球進入前五,中國則排名較后,同時物聯網和區塊鏈在中國也受到了更多關注。
RPA不是一個新技術,但是RPA在近兩年受到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青睞,尤其是金融、零售、媒體行業。在應用場景上,中國企業使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在“人臉識別”上,這和國外有很大差別,國外更多因為隱私法規,沒有大面積使用“人臉識別”。中國與國外企業在聊天機器人、欺詐檢測、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使用場景相似。
在技術的投入上,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云計算、商業智能和數據分析還將是中國企業投入的主要領域。減少較多的是ERP、將減少17%的投入。IT基礎設施增加和減少分別是40%和35%,相差5%。由此可見,IT基礎設施呈現緩慢減少之勢,但仍然是企業IT的主要投資領域。
最后,CIO在2021年規劃時,要認識到當前的兩大不確定性——地緣政治與新冠疫情。陳勇表示,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制定規劃就會更加困難,因為不確定性會出現不同的場景。在規劃時,企業需要了解自身發展方向和IT工作重點,以此重塑競爭力。
-
聯通數科率先布局隱私計算,助力金融產業發展[2021-06-07]
-
大數據分析的好處以及如何分析大數據[2021-08-09]
-
云計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三者的關系[2021-03-02]
-
北京市經信局:市大數據平臺已匯聚近三千萬條涉稅數據[2021-09-17]
-
神州數碼與PingCAP簽署戰略合作,將打造自有品牌分布式數據庫一體機[2020-12-29]
-
2022技術趨勢(中文版)[2022-04-11]
-
盤點:2020年最酷的10家大數據初創公司[2020-12-02]
-
2021年值得關注的大數據趨勢,你都知道嗎?[2020-12-31]
-
亞馬遜re:Invent全球在線峰會盛大開幕 發布43項新服務和功能[2020-12-03]
-
現代公司的大數據野心,源自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信用卡企業[2020-11-30]
-
中國金融科技和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報告(2022)[2022-03-29]